卷死了!小學生們的簡歷,已經(jīng)開始吊打大廠精英了?
前段時間,一份北京小升初簡歷在微博上流傳。
密密麻麻、種類齊全的獎項和各種亮眼的成績,讓眾多網(wǎng)友“大受震撼”。
“現(xiàn)在的小學生也太卷了吧!”
(資料圖片)
“這一行行比我游戲里的任務還多?!?/strong>
“這日子過得,上不如老下不如小。”
有人說高考是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”,這話放到今天的“小升初”上,同樣適用。
畢竟有口皆碑的好初中,每座城市就那么幾所。
想要被它們錄取,家長就需要用一份十幾頁厚的“小升初”簡歷,來證明他們的孩子。
首先當然是成績。
這種近乎滿分的成績似乎是一種常態(tài)。
當然,只有好成績還不夠,畢竟在家長們看來,一個優(yōu)秀的孩子肯定是多才多藝的,是全面發(fā)展的。
于是,在優(yōu)異成績的基礎上,家長們開始在“小升初”的簡歷里塞入各種各樣光鮮亮麗的獎項。
就拿開頭流傳的簡歷來說,一張A4紙上寫了足足26行獲獎記錄,四五六年級平均每年拿6、7個獎項。
有在校榮譽:
這里面,“紅領巾獎章”或許最有分量!根據(jù)網(wǎng)傳資料,紅領巾獎章是少先隊員的最高榮譽,獲取難度相當大,尤其是這份簡歷上的西城區(qū)獎章(應該是三星章),只有1.8%的獲獎率!
據(jù)說紅領巾獎章是北京小升初選拔的重頭證書。
有語文數(shù)學競賽:
這個聽上去比較陌生的“美國數(shù)學大聯(lián)盟”是美國一個挺有名的中小學數(shù)學競賽,作為全英文數(shù)學競賽,組委會有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專家,決賽由普林斯頓大學、哥大等教授出題。
大賽在中國有分賽區(qū),而這個top8%,應該只是在中國區(qū)初賽拿到一等獎的意思。
外語也沒落下:
六年級在讀CAE課程,應當與正在備考雅思、托福的同學的水平相當。
法語A1大概是法語的入門階段,能使用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。
總之,這位同學四年級時英語水平已經(jīng)高于初中生,六年級的水平或許已經(jīng)趕超了正在苦苦學習四六級的大部分大學生。英語能力至少是六級以上。
一個優(yōu)秀的學生應當是全面發(fā)展的。
她的簡歷中關于聲樂的證明足足有八大項,獎項考級面面俱到。
除了各種考級滿級成績之外,這個楊鴻年合唱團預備一隊比較顯眼。
楊鴻年合唱團又被稱為“楊團”,算是國內最牛的童聲合唱團,登上過08年奧運會、22年冬奧會開幕式。
而楊團的預備一隊是什么水平呢?國內頂級合唱團第二梯隊的水平。這位同學還是預備一隊領唱…...
這份簡歷上還有鋼琴、大提琴、網(wǎng)球......
這份“信息量巨大”的簡歷上,一個在校成績優(yōu)秀、語文征文頻頻獲獎、數(shù)學競賽劍指海外、英語熟練二外起步、聲樂獨唱首屈一指、鋼琴小提琴網(wǎng)球游泳樣樣精通的精英小學生形象,完美呈現(xiàn)。
更可怕的是,我們作為旁觀者,光是稍加分析已經(jīng)花費了不少時間,而小學生和家長卻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完全程,實在是太厲害了......
但即便如此,網(wǎng)上依然有人表示,這個簡歷也就沒那么牛,藝術占比太高,在數(shù)學和計算機領域還缺少一些硬成果,法語只是入門水平......
這么卷的小學生簡歷,是為了什么?
答案非常明顯——那些獎項,是“小升初敲門磚”。
此前,網(wǎng)上曾流傳著一份北京小升初證書含金量排名:
難道上初中一定得要這么多“敲門磚”嗎?!
一位定位在北京的科普博主的分享,答案是:是的。而且要很多。
琳瑯滿目的獎項、各項全能的技能......是一定要花時間去學習的。
社交媒體上,塞得滿滿當當?shù)男W生日程隨處可見。
只是看著都覺得累。
激烈的“小升初”內卷,擰緊了無數(shù)小學生人生的發(fā)條。
在社交媒體上,有孩子模仿著高中生的口吻,書寫記錄著自己日復一日的勤奮與熬夜
學業(yè)的壓力,造就了一種沉重的,來的有些過早了的成熟,造就了父母經(jīng)常掛在嘴邊的“懂事”。
2018年,鎮(zhèn)江的一個六年級學生在因“小升初”與母親大吵后,離家出走。
孩子并沒有逃向網(wǎng)吧和同學家,而是獨自待在便利店里——繼續(xù)學習。
但又有多少十一二歲的孩子,能夠抗住這如同高考一般的壓力呢?
瘋狂掉頭發(fā),一個暑假莫名胖了20斤……這些成年人在緊張和焦慮下所產(chǎn)生的亞健康癥狀,竟開始出現(xiàn)在那些小升初的孩子身上。
也有心理問題。某匿名心理咨詢網(wǎng)站上,有大量關于小升初的求救:
“馬上小升初考試,害怕失敗,怎么調整心態(tài)?”
“13歲小升初,因各種事而煩躁,對未來沒有期待……”
小升初給這些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。
有人因不如別人優(yōu)秀而感到煩躁,有人將這場考試同父母和自己的尊嚴深度捆綁,還有人則覺得一旦考砸失利,那就天崩地裂,萬事休矣。
他們終究只是一群還遠沒有長大的孩子。
“小升初”之后,他們會疲憊地發(fā)現(xiàn),前方還有那名為“中考”和“高考”的,更陡峭險峻的未來在等待著他們。
然而“競爭與考試”就是一輛永遠向前狂飆的戰(zhàn)車,只要與之綁定,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,便都再也無法叫停。
最終,孩子們全部的青春和血汗,會被壓縮進那一張張A4紙大小的求職簡歷里。
可是,過早開始的“雞娃”、過早開始的沉重學業(yè)負擔,容易讓孩子過早地疲倦,上了大學躺平,一生再也沒有學習和探索的熱情。
那對于孩子的一生來說,得不償失,唯一的好處,是家長可以因為孩子考上重點高中大學早點松口氣。
保持孩子一生對自己的信心,對知識的興趣,對探索世界的渴望,這才是正真成功的家庭教育。
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: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社會適應。
現(xiàn)在的小學生真正步入社會參與競爭,是10-20年之后的事情。那個時候社會將變成什么樣?那個時候競爭是否還像現(xiàn)在這么激烈?我們無從得知。但變化是肯定的,到那時候,很多事情將變得與現(xiàn)在不同。
在這個意義上,我們培養(yǎng)的應該是“面向未來的孩子”。
是無論社會怎樣變化,始終能夠適應、能夠學習、能夠獨立生活的孩子。這些能力,源自健康的身心狀態(tài)、健全的人格、對生活的熱情與愛、是獨立客觀的思維,更源自終身學習。
“內卷”浪潮中,更應該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問題,“卷”的不應該是紙面上的成績和一張張獎狀,“卷”的應該是適應未來的能力。
大家共勉。
關鍵詞:
2023-06-21 13:40:14
2023-06-21 11:48:54
2023-06-21 11:04:15
2023-06-20 15:08:04
2023-06-20 14:12:13
資訊
品牌
24小時熱點